近日,蘇州的王女士著實遭遇了一場令人糟心的就醫經歷。本應做腹部 B 超檢查,卻在超聲科被 “陰差陽錯” 做成了陰道 B 超。這一失誤,瞬間讓王女士從一個普通患者,變成了醫療失誤的 “受害者”。?
事件發生后,涉事醫生的態度更是讓人 “大跌眼鏡”。不僅沒有立刻誠懇道歉,一句 “陰超檢查更貴”,簡直讓人懷疑這是把醫療服務當成了 “商品推銷”,完全背離了醫者仁心的初衷。這不禁讓人聯想到 “敷衍塞責” 這個成語,涉事醫生如此對待自己的失誤,對患者的感受不管不顧,實在難以讓人接受。?
王女士投訴后,醫院的處理方式也難言妥當。讓患者在候診室苦等十多分鐘才等來道歉,科室負責人姍姍來遲,如此 “效率”,實在難以給患者吃下 “定心丸”。后續所謂對在職醫生罰款 500 元并影響考評,這樣的處罰力度,不免讓人覺得是在 “隔靴搔癢”,難以真正觸及問題的核心,也無法從根本上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從這起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醫療行業的規范操作和人文關懷是多么重要。醫院作為救死扶傷的場所,每一個環節都關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在檢查前,仔細核對患者信息和檢查項目,本應是醫療流程中的 “規定動作”,卻在此次事件中被 “拋諸腦后”,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相關人員責任心的缺失和醫院管理的漏洞。?
醫療行業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必須時刻牢記 “人命關天”。對于醫生而言,每一次診斷、每一項檢查,都如同在患者的健康道路上 “保駕護航”,容不得半點差錯。醫院方面,也應深刻反思,完善管理機制,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和監督,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當醫療規范成為每一位醫護人員心中的 “金科玉律”,當人文關懷貫穿于醫療服務的始終,患者才能真正安心就醫,醫療行業也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與尊重。(劉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