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周邊 > 邯鄲 > 正文

國家級非遺項目成安皮影

來源:中原新聞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2-11-20 14:36:20

  邯鄲市成安皮影是冀南皮影的主要組成部分, 2006年以成安皮影為主體,與肥鄉(xiāng)、磁縣、館陶、魏縣等地一起以“冀南皮影戲”的名義聯(lián)合申遺,被成功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成安皮影藝人傅希賢、申國瑞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成安皮影源遠流長

  皮影戲起源于西漢,至遲在宋朝時就已傳入成安。早期史料無存,據(jù)成安縣丁莊村皮影藝人口傳,明萬歷年間皮影戲已在丁莊村流傳;清乾隆時期,丁莊皮影第四代宗師寧老和,人稱“活豬八戒” ,他在丁莊村傳授皮影藝術(shù), 并傳至成安縣西姚堡村;第五代寧長春;第六代暴光璽;第七代暴清秀接受肥鄉(xiāng)寨中堡村蘇文秀、魏縣疃上村閆生太及成安其它村外來弟子,更大范圍傳授皮影藝術(shù);第八代有丁莊的暴立公、暴清平、丁福州和龐村的“老一的”(一只眼)、肥鄉(xiāng)寨中堡的蘇文秀、魏縣疃上村的閆生太等11人,他們在成安、肥鄉(xiāng)、魏縣、臨漳、廣平、大名等地傳授皮影藝術(shù);第九代傳人有暴立廷、張雨(東鄉(xiāng)義村人)等10多人;以上傳人均有姓名可查。經(jīng)過幾代皮影藝人的影響,成安縣的丁莊、西姚堡、東鄉(xiāng)義、北漳、安重村、西野莊、邢村、孫橫城、徐村、辛集、郭莊等村都相繼成立了皮影劇團。皮影戲在成安和周邊縣逐漸形成了具有濃厚地域色彩和獨特風(fēng)格的冀南皮影戲。

  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冀南皮影戲廣泛分布于邯鄲地區(qū)的成安、肥鄉(xiāng)、磁縣、館陶、魏縣、大名、臨漳、廣平、永年、武安等地,并影響到冀中、冀北以及豫北、晉東南、魯西地區(qū),成為河北農(nóng)村最流行的民間藝術(shù),素有“北有唐山,南有邯鄲”之美譽。

  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前期,婚喪嫁娶之日,夜黑晚飯之后,鑼鼓喧天、熒幕輝煌的皮影戲,成為了人們閑暇時光獲取精神營養(yǎng)、消遣娛樂的重要途經(jīng)。

  成安皮影特色濃厚

  成安皮影戲造型古樸、雕繪結(jié)合,造型體制簡練,體現(xiàn)著我國皮影戲的早期風(fēng)貌。成安皮影戲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是口傳心授,對白幽默風(fēng)趣,非常口語化,表演起來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河北省皮影研究學(xué)者魏力群曾多次來成安縣考察觀摩,并激動地說:“成安的皮影戲,是冀南大地上唯一還保持著原汁原味的古老文化遺產(chǎn)。”法國、日本等國外專家學(xué)者也先后來成安觀摩研究,給予高度贊揚和充分肯定

  影人制作  皮影人物都是側(cè)面形象,俗稱“半個臉戲”。成安皮影影人制作,在用料和造型上有著鮮明的特色。唐山等地皮影影人用料多是驢皮,質(zhì)地輕薄,雕刻精細,但不便遠觀,皮料受潮易變形。成安皮影影人均采用牛皮刻制,這也是冀南皮影的共同特點。采用牛皮刻制,質(zhì)地厚實,不易受潮變形;雕工粗獷古樸,意趣淳樸有力,宜于遠觀;許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繪,這種雕、繪結(jié)合的風(fēng)貌是成安及冀南皮影的特色之一,從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宋代中原皮影“繪革”的遺風(fēng)。

  影人高度約在50公分左右,造型分為生(老生、小生)、旦、凈(即花臉)、丑等行當(dāng)。生、旦、凈角高大,小丑、小妖等角色要小一些。文人造型大多只有一只胳膊,武將則有兩只胳膊。騎馬的影人,上半身是活動的,下半身則是與馬刻繪在一起的一個整體。除刻人物外,還要刻制云朵、桌椅、動物、水族、城樓、房屋等。除凈角、丑角用陰刻與陽刻相結(jié)合的手法刻臉譜外,生角、旦角用鏤空雕刻,顯得空靈、爽潔。人物的頭像是一個單獨件,能隨意拔出與身子分離,眾多的角色頭像可根據(jù)劇情的發(fā)展、文武服裝的變化等隨時更換不同的身子,而行當(dāng)相同、服裝類似的人物也可任意更換頭像。在影人的造型、色彩和雕刻的處理上,除在人物需要的特點基礎(chǔ)上進行概括夸張外,又受到民間剪紙和戲劇臉譜的影響,逐漸形成了既有程式化、又各具角色特征的造型體制。

  影人的制作大體分為熟制牛皮、畫稿、雕刻、著色、連綴、上扦等六個步驟。影人身子及四肢各關(guān)節(jié)處用皮弦連綴,活動自如。文人綴胸扦、手扦,武將綴胸扦、兵器扦。無論哪種人物,都無腿扦。

  舞臺  皮影戲的舞臺就是一塊高一米多、寬不足三米的長方形幕布,俗稱“亮子”。亮子是用白布繃在木框上做成,置于面對觀眾的正前方。亮子后面掛燈,頂棚、左右、背后用帆布或其它布圍成方形就是后臺。十二三位皮影藝人就在這樣的小天地里,演繹著忠奸邪惡爭執(zhí)、神靈鬼怪斗法,一切盡現(xiàn)此中。

  表演   演出時,一般由2—3人手握扦子操縱影人。一人為主扦手,稱為“掫扦”,在演出時他要同時執(zhí)兩個以上的影人對打,又要隨著唱白和伴奏表演各種細微的動作。另兩人為副扦手。武打戲只由一人用兩手同時操縱兩個人物,每手兩根扦子。有使用雙錘、雙槍等特殊兵器的人物時,一只手需握三根扦子。全靠藝人每個手指的巧妙運用、有機配合,才使影人做出各種打斗動作。操縱影人時的活動量很大,嚴冬露天演出時,經(jīng)常只穿單衣。成安皮影藝人皆一專多能,演出時后臺無一閑人,無論是握扦子,還是文武場操琴打鼓打鑼釵的,還同時都是配唱演員,且一人可唱幾個不同的角色。

  配唱  成安皮影戲除孫橫城村配唱“四股弦”、個別村莊配唱“老南調(diào)”、“大平調(diào)”外,其他都配唱“淮調(diào)”。“淮調(diào)”為流傳在河南周口地區(qū)淮寧縣一帶的稀有地方劇種,屬梆子腔體系。其唱腔高亢粗獷、質(zhì)樸健朗,有著強烈的地方色彩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演唱的板式主要有二八板、流水板、慢板、散板、慢板壓、竄板、二板壓、金鉤掛、倒三板等。鑼鼓點主要有“老八鑼”、“打嘉興”、“鳳凰三點頭”、“擊三槍”、“五頂槌”等。演奏的曲牌主要有“大救駕”、“上香盤”、“拆不斷”、“風(fēng)流逛”、“小花園”等。伴奏樂器主要有三弦、二弦(或板胡)、二胡、鑼鼓套、悶笛、嗩吶、笙等樂器,主弦為三弦,現(xiàn)在又配上了電子琴。武場配有板鼓、戰(zhàn)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镲、小镲、馬號、梆子等。此外,尚有篩子鑼、尖子號(亦稱氣筒)、大梆子。尤其是大梆子,很有特色,長約60公分,中段粗,直徑可達10公分左右,兩端漸細,與中段開一長方口,中間掏空,打出的音色渾厚有力。兩根尖子號配合打擊樂,吹出尖厲、簡約的音符,極能烘托氣氛,震撼心魄。

  劇目  成安皮影戲演出無劇本,完全靠口授心記,其對白幽默風(fēng)趣,非常口語化,表演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演出的劇目豐富多彩,主要包括神話劇和凡劇兩類,共104種。劇目以《西游記》、《封神演義》為主,也演《劈山救母》、《鍘美案》、《楊家將》、《閆英買母》等單回戲以及《司馬懿盜墓》、《燕王掃北》、《雷振海征北》、《劈山救母》、《走麥城》等折子戲。還演出過《紅嫂》等現(xiàn)代戲以及根據(jù)需要編排的現(xiàn)代小戲,如《錢迷》等。

  成安皮影近年活動大事紀要

  2008年2月,成安縣皮影老藝人申國瑞、傅希賢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2008年7月,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成安縣西姚堡皮影劇團代表冀南皮影戲應(yīng)邀赴奧運協(xié)辦城市秦皇島參加迎奧運文藝演出,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中展示部分表演鏡頭。此次共派出10名演員,歷時22天。期間,他們參加了河北省一號文化工程——山海關(guān)古城修復(fù)開城儀式節(jié)目演出20余場,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2009年,成安縣西姚堡皮影團獲河北省文化廳頒發(fā)的“農(nóng)村文化之星”榮譽稱號。

  2010年5月,成安縣西姚堡皮影藝人申國瑞被評為邯鄲市能工巧匠。

  2013年4月29—5月1日,在邯鄲市舉辦的民間藝術(shù)節(jié)期間,成安縣西姚堡皮影團赴邯參加了“邯鄲市首屆冀南皮影戲匯演”,冀南皮影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申國瑞帶團參演。表演了《西游記》故事劇《火云洞》、《小雷音寺》及新編現(xiàn)代小品劇《尋錢記》。匯演在市內(nèi)龍湖公園演出棚舉行,受到廣大群眾的的熱烈歡迎。

  2013年9月11日至10月11日,邯鄲市群藝館、博物館聯(lián)合主辦唐山(冀東)·邯鄲(冀南)皮影交流活動,成安縣西姚堡皮影團代表冀南皮影流派與唐山皮影劇團在市博物館進行了交流演出,西姚堡皮影團表演了《紅孩兒》、《蘭草洞》等經(jīng)典特色劇目,吸引了眾多觀眾。期間,皮影團團長、冀南皮影傳承藝人申國瑞等與邯、唐兩市皮影專家學(xué)者一起進行了座談,就皮影劇團的發(fā)展和皮影藝術(shù)傳承進行了研討。

  2015年5月,成安縣西姚堡皮影團應(yīng)邀赴紅色圣地西柏坡演出了精彩的冀南皮影戲。(常運鋒 韓寶河

?2018中原新聞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在线视频国内亚洲 | 在线a视频网站 | 呦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本道中文字幕 | 久久亚洲精品永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