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中午,被孟州市森林公安救護后又送到焦作市野生動植物保護救護站的7只可愛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隼,經過兩地精心飼喂,紅隼幼鳥生長迅速,近日被成功放飛。這是我市救護、收容野生動物的一個鏡頭。
近年來,焦作市野生動植物保護救護站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履行保護野生動物、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障野生動物與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責任和使命,積極作為,多管齊下,扎實開展野生鳥類保護救護工作,為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作出了貢獻。
該救護站積極救護陸生野生動物,堅持全天24小時救護值班制度,年均救護雕鸮、縱紋腹小鸮、普通鵟、紅隼、燕隼、小天鵝、戴勝、夜鷺、黑水雞、斑鳩、大白鷺、蒼鷺等野生鳥類30余種上百只。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受到了全社會空前關注,該救護站回應群眾關切,主動作為,上半年救護野生鳥類31種75只,比往年同比增長20%。
積極開展野生鳥類放歸活動。該救護站每年堅持把野生鳥類放歸大自然活動作為開展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的重要內容,傳播保護野生動物建設生態文明理念。今年上半年,該救護站承擔了兩次省鳥類放飛活動任務。4月24日,又聯合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在大沙河舉行2020年河南省野生動物放歸自然系列活動暨焦作市愛鳥周鳥類放飛活動,現場放飛野生動物17只。7月7日,在修武縣云臺山鎮百家巖舉行2020年河南省野生動物放歸大自然活動,現場放飛野生鳥類96只,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55只。
加強野生鳥類監測巡護。大沙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逐漸成為市區水鳥重要的棲息地,鳥類數量、種類也逐漸增多。為切實保護好這些野生鳥類,該救護站加大大沙河鳥類巡護監測密度和頻次,擴展監測范圍,每年10月至來年5月實行日巡制,每年6月至10月實行周巡制,并細化野外巡護監測區域和路線,將責任落實到人、到地段,確保監測及時到位。今年2月至4月,該救護站共出動270余人次,行程3000多公里,上報監測信息90多份。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紅隼,還有世界級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斑頭雁、普通秋沙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等60余種鳥類。
加強大沙河鳥類棲息地保護。該救護站沿大沙河實地觀測,對適合鳥類棲息的地段提出營造鳥棲息地方案。在迎賓橋西和山陽路東側北岸開挖水體隔離帶,建成2處適宜鳥類覓食、棲息活動的漫水島,在棲息地周邊綠化帶建成300米和900米長,2米寬的綠籬隔離帶,以減少游客活動對鳥類棲息地干擾。根據白鷺等鷺鳥生活習性和集中繁殖的特點,在山陽路東南岸選擇建設了1處面積3.5公頃的鷺鳥繁殖地。對繁殖地周邊進行綠籬隔離,補植楝樹、構樹等適合筑巢的鄉土樹種,專門在林間空地修建小水池,便于鷺鳥棲息和魚食投放。選擇在山陽路東、迎賓橋西、靈泉湖適宜地點,堅持進行魚、玉米等鳥類食物投放,確保候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