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進正門,中華孝道文化園七個大字映入眼簾,后邊張清豐的石像傲然挺立。一下就猶如畫龍點睛一樣點明了這個公園的主題。
大家應該都知道張清豐流傳至今的四大事跡,頭爐燒餅獻父母;??h大伾山降香;弱冠時被舉為孝廉,官方屢召不仕,安居布衣;張清豐的母親死后,他在墳旁壘屋一座、守孝三年,每天飯前向母親祭奠罷,自己再吃。那這個公園就是后人為紀念他而建的主題公園,名為—孝園。
往里走向東看,有一片小湖,湖的四周圍繞著長長的小橋。我們可以圍繞著橋走,可以觀賞到湖中不同的景色。
長橋的盡頭是一座小亭子,時常有游客逛累的時候停下歇歇腳。
初秋時節,湖中的植物仍散發著旺盛的生命力,給小湖的單調的顏色上增加了一處靚麗的色彩。
孝園的小路上的地磚和石子鋪設而成的小路是園中的一大特色,有調皮的小孩專門挑石子路走,聽說經常走還能強身健體,小編也試了下,有點硌腳
在園區在聳立著一個銅像,銅像前有一個廣場,目前還在緊張施工中,期待它早日完工和大家正式見面。
園區的北邊還有蜿蜒盤旋的長廊,走在其中有一種置身于江南的意境,能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長廊的四周被植物圍繞著,春季的淡綠,夏季的蔥郁,秋天的金黃,冬日的枯枝,它們在這里見證這園區的一年四季輪回變化,似乎也在訴說著歲月的流逝,年歲的更迭。
長廊處還有幾座三層小樓的建筑,站在不同高度,看到園區的景色也不同,人們常說真的越高看得越遠,站在的頂端,似乎真的可以把整個園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大家可以通過旋轉樓梯走到高處,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朋友們一定要讓大人陪著,不要在上邊打鬧哈。
茶舍的打造更是給園區增添了一抹文雅的氣質。
高九層的報恩塔,白天的古樸寧靜與夜景里的絢麗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了參觀者不一樣的體驗。
初秋時節的植物總有一種獨特格調,路邊的小菊花也好,旁邊的樹木也罷都散發著一種成熟穩重的獨特魅力。
走在小路上隨處可見的小亭子,更加彰顯園區的高雅。
張清豐的孝行流傳至今,生活在現代的的我們,也有一批有著像張清豐孝順精神的傳承人,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著孝順的意義,正能量,經常有人停下來仔細閱讀它們的事跡,孝老愛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