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是北京城重要的通勤要道。而它寬闊的路面和專為自行車設置的車道,讓這條大街也成為自行車夜騎小隊的優質騎行道。
今年夏天,我的同事阿飛一咬牙花3000多買了一輛山地車,他處心積慮騎車遨游于長安街、首鋼大橋和妙峰山這些網紅騎行圣地,努力拓寬自己的生活圈子。 騎行者們,只是晚間和周末繁榮戶外運動的其中一支族群。 在北京的亮馬河上,總有一群人踩著槳板,在河面上百舸爭流,岸上則是扎堆享受著露營和飛盤的青年。 朋友圈里又有了一位曬自拍的新晉攀巖愛好者。甚至還有人,每天堅持在社區老年活動廣場的單杠區打卡引體向上。而在我們小區里,最時髦的王設計,上周末因為玩陸地沖浪板摔了個大跟頭,現在還在積水潭骨科醫院。 這些就是戶外運動火爆的一個社會切面,宅男宅女們想盡花招也要出門活動活動,哪怕只是“偷襲式”地運動一把。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成了當下“魔幻”的現實?
01
夏季這一系列戶外運動的形成,實際與年初劉畊宏的爆火,是一脈相承的。 4月份,劉畊宏的健身直播一炮而紅,無數劉畊宏男孩、女孩扯破嗓子宣告自己的新身份。 無論是每晚在室內伴著《本草綱目》和劉畊宏跟練,還是努力走出室外的花樣百出的各類運動,一個根本邏輯就是,經此一疫,健身、減肥成了越來越多人共同的課題。
疫情居家所帶來的肥胖焦慮,是當下戶外運動氛圍的催化劑,背后隱藏著中國龐大基數的超重境況,這是一個蔓延多年的健康問題。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我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了50%。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安在接受采訪時稱,按人口數計算,我國6億人超重和肥胖,這一數字居全球之首!然而,在我國整體超重和肥胖的大數據中,構成肥胖群體的人群,不單單是中青年,在另一個象限,一組在持續攀升的數據,一直徘徊在我們的視野盲區——超重,正在朝著低齡化發展。 而這一發展的趨勢,不只是影響到學齡兒童,目前,嬰幼兒的超重趨勢,也開始愈發明顯。并且,嬰幼兒超重問題更難解決。
作為父母,恐怕沒有誰舍得給自己的孩子“少喂點”,也很難讓路都走不穩的孩子“多運動”。
02
從下面一組數據,我們可以對嬰幼兒超重的問題“窺見一斑”。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檢測報告之九》與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2010年-2013年我國0~5歲兒童肥胖率為3.1%,2015-2017年達到3.6%,同期我國6.8%的0~5歲兒童處于超重狀態。 成年人的肥胖,嘴和腿這兩個因素雖然比較難控制,還是有不少意志堅定地人能成功。嬰幼兒超重的原因,跟吃有很大關系。
研究發現,生命早期能量、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攝入量并不能預測兒童期超重,但生命早期蛋白質攝入過多,與體重增加速率更快有關,從而增加肥胖發生的風險。 目前國外也已經證實,因蛋白質攝入量的問題,造成的嬰幼兒超重,會對未來成年之后的肥胖產生深遠影響。 嬰幼兒超重問題,在率先肥胖化的歐美,已成顯學。在2014年,歐盟就啟動了《歐盟兒童肥胖行動計劃2014-2020》,其目標就是到2020年阻止兒童超重和肥胖的上升。 為了控制中國的嬰幼兒超重問題,國內相關政策也已經將具體計劃提上議程。 如何改變嬰幼兒的超重問題?核心是寶寶們的主食——奶粉。 在2010版奶粉國標中,每100g嬰幼兒奶粉的蛋白質含量被規定在12~25g區間。
即將在2023年2月落實的奶粉新國標中,對2、3段嬰幼兒配方奶粉中蛋白質含量要求的上限和下限,均進行了下調,同時提高了蛋白的質量要求,在2段奶粉標準中,要求乳清蛋白含量大于40%。 中國飛鶴與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合作研究發現,每100g配方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為10.8~12.0g時,可以保證6~11月齡人工喂養嬰兒蛋白質攝入充足,同時對其膳食蛋白質質量有一定改善。 基于這一研究成果,飛鶴將新國標全系列2段牛乳基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調整為11.5g/100g;考慮到羊乳功能性蛋白略少于牛乳,飛鶴將2段羊乳基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調整為12g/100g,從而降低兒童肥胖風險。 這些都是在新國標基礎上,對中國嬰兒更精準的蛋白含量設計。但寶寶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身材”這一件事兒。對很多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孩子不生病,并希望讓寶寶變得更聰明。這就關系到身體免疫力和大腦及神經系統等等的發育了。 所以,奶粉的配方設計,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奶粉更接近中國母乳,讓中國寶寶得到更合理的營養攝入。 這件事既關系到寶寶的健康成長,也是中國奶粉企業一直在探索的命題。
03
研究適合中國嬰幼兒的奶粉,基礎是對中國母乳的研究,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起步很晚的領域。
“以前中國母乳基礎數據研究不夠,所以做標準沒有底氣,要借鑒、參考國外,但現在中國把這件事扎扎實實做起來了,一部分母乳研究的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北大醫學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許雅君說。 達到國際水平的前提,是大量的科研投入。對母乳研究,我國之所以能形成快速的上升,頭部乳企的推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母乳研究方面,飛鶴就堅持了10多年,也創下多個國際和國內的“首次”。 如發表了國內首個母乳低聚糖動態變化趨勢的系統性綜述、首次將中國的母乳代謝型與嬰幼兒生長發育關聯、首次揭示顯著不同的蛋白質會影響嬰兒的免疫反應和能量代謝等。 其中,對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的研究,已經完成了產品轉化。DHA俗稱“腦黃金”,是大腦營養必不可少的脂肪酸,既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發育,還可以改善人體記憶。 而ARA同樣有助于腦部的發育,能提高視覺敏銳度,酯化膽固醇,增加血管彈性,并降低血液黏度,同時還能提高免疫力等生理活性。關于母乳中DHA、ARA的含量、比例的系統性綜述,一直以來只有國外的研究樣本,而國內幾乎是空白。為了填補國內在這個領域中的空白,飛鶴從2018年開始,進行立項研究。這種“開荒”式的研究,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于專注于應用研究的企業來說。 以往研究主要是做樣品檢測,檢測出來的數據都是比較客觀的,而這次要采用系統性綜述,數據來源于海量的文獻,在收集整理時,里面有大量來自文獻作者的主觀判斷。 想要把這些數據納入進來,就要進行進一步復雜的“過濾”。然后再根據飛鶴研究員前期制定的原則,將數據科學謹慎的納入進來。 這個過程十分復雜漫長,然而,更具挑戰的是,在研究進行到第二年,由于期間又有新的數據和文章發表出來,為保證系統性綜述的準確性,研究團隊只能推翻之前的所有數據,“相當于重新開始了一遍,但這次相比于之前做的工作,更科學系統,也更扎實了。”飛鶴研究員稱。
兩年多的時間中,飛鶴綜合分析了覆蓋國內17個省份、2585個樣本、31種脂肪酸含量的數據后,首次發現了中國母乳DHA: ARA= 1:1.7,與美國的1:3.16,日本的1:0.51有較大差異。 這一突破性成果,不單單對飛鶴來說具有深遠意義,同時對國內研究領域,也有重要的樣本價值。 目前,基于這一研究,飛鶴已經在新國標產品中,完成了全線的產品轉化,“目前飛鶴推出的4款新國標產品,DHA:ARA都是1:1.7。”飛鶴研究員說。 一罐奶粉上,一行看似簡簡單單的新標識,有時候,意味著整個產業的技術性突破,更有可能,它也是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提升。 飛鶴的研究員說:“研究一款奶粉還是挺辛苦的,涉及每一個值的設計。行業里經常對消費者說,新的產品更適合,但到底怎么適合?那我們就要拿出真正有科學依據的內容去說。現在的消費者是很理智的,他們有自己的判斷。”正是這種以科學依據去和消費者“對話”的邏輯,促使飛鶴的后端研發,形成了自己一套嚴謹的科研閉環,而臨床研究,也正是中間的一個重要環節。
飛鶴是國內首批開展臨床喂養試驗的乳企,僅星飛帆一款產品,就在2010年和2020年進行了兩次臨床試驗,而這也只是其臨床研究中的冰山一角。 如為了驗證高含量SN-2棕櫚酸配方喂養效果,飛鶴進行了一套龐雜的臨床喂養研究。 在對1000多名嬰兒的臨床喂養研究中,飛鶴最終驗證了SN-2配方奶粉對嬰兒健康的效果,以及在嬰兒腸道微生物的成熟和腸道穩態的維持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2022年1月,飛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成為國產品牌第一篇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的嬰兒配方乳粉的臨床研究文章。 如今,在升級產品星飛帆、星飛帆卓睿,以及新品星飛帆卓耀、星飛帆卓舒上,飛鶴的臨床研究均得到產品轉化。“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產品開發理念,得到一一貫徹。 即將落地的新國標,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也在改變行業的格局,研發將成為未來競爭的突出亮點和核心,同時奶粉市場也會加速向具備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的頭部企業集中,飛鶴的這一套科研打發,也進一步穩固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飛鶴星飛帆系列已經成為嬰幼兒奶粉全球第一大單品。而飛鶴奶粉的銷量現在也是全球第一。
這是一家乳企在實現全產業鏈覆蓋,以及完備的科研閉環機制下,得到的最客觀的市場認可。
尾聲
助力中國產業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在評判一家企業的市場表現之余,也更加關注它對整個社會的貢獻。 嬰幼兒是我們的未來,他們的健康狀況,關乎我們下一代人的體魄與氣質,除了戶外運動,嬰幼兒的合理營養攝入,也是下一代國人面貌的支撐點。而飛鶴,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