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
近期,美股市場上,英偉達市值達3.23萬億美元,臺積電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
A股市場上的科技股也傳利好。7月10日晚間,瑞芯微(603893.SH)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暴漲543.15%到686.29%。
截至7月10日晚,A股156家半導體公司中,已有韋爾股份(603501.SH)、瀾起科技(688088.SH)、佰維存儲(688525.SH)等16家公司發布了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4家報喜。
過去2年,半導體行業整體性經營承壓。如今,行業周期反轉了?
多家券商研報認為,今年以來,在AI驅動、國產替代持續推進的合力之下,半導體已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也有觀點認為,斷定周期性反轉,為時過早。
01
多家公司凈利飆升
多家半導體公司的經營業績大幅飆升。
根據鰲頭財經梳理統計,截至7月10日,A股上市的156家半導體公司中,16家公司預告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其中14家預喜,占比87.50%。
市值超1200億元的圖像傳感器龍頭韋爾股份預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04億元到121.84億元,同比增長34.38%到 37.54%、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約為13.08億元到14.08億元,同比增長754.11%到 819.42%;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約為13.18億元到14.18億元,同比增長1769.15%到 1895.79%。
公司解釋,市場需求持續復蘇,下游客戶需求有所增長,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產品導入及汽車市場自動駕駛應用的持續滲透,帶動營業收入明顯增長,公司積極推進產品結構優化及供應鏈結構優化,產品毛利率逐步恢復,凈利潤飆升。
7月5日,內存接口芯片龍頭瀾起科技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16.65億元,同比增長79.49%;歸母凈利潤5.83億元至6.23億元、扣非凈利潤5.35億元至5.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2.73%至661.59%、13924.98%至14711.96%。
業績強勢增長的原因,是公司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需求實現恢復性增長,DDR5下游滲透率提升且DDR5子代迭代持續推進,上半年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出貨量已超過第一子代RCD芯片。此外,部分AI“運力”芯片新產品開始規模出貨,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7月10日,專注于數字音視頻、移動多媒體芯片級的研究和開發的瑞芯微發布公告,預計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約為1.60億元至1.95億元,同比增長543.15%至 686.29%;扣非凈利潤約為1.54億元至1.89億元,同比增長924%至1160%。
公司表示,市場需求逐步復蘇,AIoT迎來增長。依托AIoT產品布局優勢,公司在AIoT各產品線持續滲透,在汽車電子、機器視覺、工業應用、教育及消費電子等領域繼續突破,實現凈利潤大幅增長。
專注于存儲芯片研發與封測制造的佰維存儲,預計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31億元至37億元,同比增長169.97%至222.22%;歸母凈利潤為2.80億元至3.30億元,同比增長194.44%至211.31%;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后,歸母凈利潤為4.75億元至5.25億元,同比增長262.14%至279.21%。公司稱,緊緊把握行業上行機遇,大力拓展國內外一線客戶,實現了市場與業務的成長突破,產品銷量同比大幅提升。
此外,南芯科技、方正科技、鼎龍股份等預告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翻倍增長,晶晨股份預計歸母凈利潤3.62億元,同比增長95.98%左右,晶方科技預計歸母凈利潤也超過億元,同比增長40.97%至52.72%。
02
是否周期性反轉有爭議
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的公司大部分預喜,是否表明半導體行業周期性反轉了?
針對經營業績高速增長,多家半導體公司的說法是,“市場需求增加”“恢復性增長”“領域突破”等。
從今年一季度披露的公開信息看,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速達32.5%,高于過去三個季度的表現。雖然部分營業收入增速相對較低,但訂單飽滿。半導體材料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12.5%,相較于過去三個季度增速明顯提升。
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002371.SZ)經營業績持續強勁增長。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59億元,同比增長51.36%,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27億元、10.72億元,同比增長90.40%、100.91%。機構預測,今年全年,公司營業收入將超過300億元、歸母凈利潤57億元左右,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
長江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國內晶圓廠加速擴產,行業下游需求增加以及先進封裝帶動,封測廠擴產有望帶動封測設備廠商業績修復。
招商證券認為,下游需求增加,上游預期一般會率先反應。有消息稱,目前蘋果已經增加A18芯片的代工訂單。半導體設備、材料作為芯片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亦有望獲得提振。
一名電子行業人士表示,2023年,半導體行業整體處于“周期下行——底部復蘇”階段,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終端銷售疲弱,導致上游半導體存儲芯片、模擬芯片等零部件需求不振,行業景氣承壓。但今年以來,半導體產業整體呈現出復蘇行情。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在其最新預測中表示,預計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實現16%的增長,達6110億美元。
東莞證券及中原證券研報均認為,在傳統消費電子需求回暖(以智能手機、PC為代表)、AI驅動行業創新(以AI手機、AI PC、AI服務器等為代表)和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以半導體設備、材料為代表)的多重驅動下,半導體板塊業績逐步提升,AI終端有望迎來新一輪成長期。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雖然多家上市公司業績預喜給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但判斷周期性反轉仍然需要更多宏觀經濟、市場需求、產能供給等方面的數據支撐。目前,多家公司的業績高增長,仍然屬于逐漸走出低谷的復蘇。
半導體行業有著較強的周期性特征,本輪周期到了哪一步?
五礦證券研報認為,半導體周期的持續時長通常為3至5年,本輪半導體周期底起始于2023年第一季度,目前正處于第5輪周期的上行期間(2008年以來,全球半導體市場共經歷了完整的4輪周期)。
華金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王海維表示,根據歷史周期角度看,每一輪半導體下行周期大概為七個季度,本輪半導體下行周期大致從2022年二季度開始。本輪半導體行業周期底部在2023年已經確定,預計2024年整個半導體銷售會有明顯增長。
美股市場上,今年以來,英偉達、臺積電半導體板塊龍頭股價飆漲,連創新高。行業的周期性反轉,或許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