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劉宇
出品丨鰲頭財經
一封舉報信,將上海銀行(601229.SH)卷入財務造假風波。
近期,一則“易方達香港利用境外平臺存在多項違規行為”的匿名舉報信,在金融圈瘋傳。舉報聲稱易方達基金香港公司(簡稱“易方達香港”)涉及五宗罪,其中一項,是隱瞞上海銀行境外賬戶重大虧損,上海銀行因此虛增凈利潤10億元。
對于上述指控,易方達香港及上海銀行方面均予以否認。
上海銀行熱衷投資,截至今年6月底,該行金融投資達1.35萬億元,略低于發放的貸款及墊款1.42萬億。近幾年,上海銀行業績增長疲軟,原因之一是,凈息差持續收窄,今年上半年,其凈息差為1.19%,在A股42家銀行中倒數第二。
上海銀行曾經“重倉”的地產和消費也風光不再,該行因向“寶能系”追債超70億元也備受市場關注。
01
被舉報隱瞞重大虧損
9月24日開始,網絡流傳一封署名“易方達香港吹哨人”的舉報信,題為《是誰把易方達香港帶入火坑的?》引發廣泛關注。
這封舉報信稱易方達香港利用境外平臺,存在五項違法違規行為,包括協助上海銀行隱瞞投資境外重大虧損、利益輸送、非法賣空香港上市股票等。
舉報稱,上海銀行委托易方達香港管理其境外超過100億元自有資金,并用兩個易方達香港專戶分開管理。之后,易方達香港以專戶管理人的身份及專戶名義投資于境外美元債及其管理的兩只香港公募基金——易方達(香港)精選債券基金(上海銀行投資金額約70億元)、易方達(香港)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上海銀行投資金額約30億元)。
由于2021年、2022年境外美元債爆雷,上述兩只基金業績虧損較大。為了隱藏這部分重大虧損,易方達(香港)以攤余成本計算為名目及做假賬的方式調節基金份額凈值,并出具專戶估值報告。受此影響,上海銀行也以調節的假賬專戶報表入賬,虛增年度凈利潤10億元以上。
舉報信還稱,只要審核上海銀行入賬數據,以及易方達香港發出的估值報告,上述情況便可核實。
舉報信還提到,易方達國際控股的自有資金由一名易方達香港的獨立投資基金經理管理,但實際操盤人是管理境內公募基金的周宇。今年7月27日,周宇因個人原因辭職。
9月25日晚,易方達官網聲明,市場上出現一些有關公司的不實及惡意指控,易方達香港高度關注,第一時間啟動內審程序,并聘請外部香港律師事務所就相關事項開展了獨立調查,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要求,確保各項業務運作的合規性。目前,公司各項業務運營正常。
9月27日,上海銀行回應媒體時稱,相關傳聞不實,不存在隱藏虧損情況。
上述舉報內容的真實性尚無定論。有人士認為,公開信息與舉報內容存在矛盾,基金公布的業績數據與舉報信中提及的虧損幅度基本相符,為何還要費盡心機造假?
但不可否認的是,上海銀行旗下的一家香港公司經營業績慘淡。
2013年,上海銀行設立上銀香港,是首家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的城商行。2015年,上銀香港設立上銀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上銀國際”)。上銀國際是上海銀行的境外投行平臺,為該行提供跨境投融資業服務。
根據上海銀行年報披露,2021年以來,上銀國際持續虧損,三年半共虧19.33億港元。其中,2023年,由于資產減值損失和處置部分房地產債券,上銀國際凈虧損7.33億港元。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07億港元,凈利潤為-6.86億港元。截至2023年底,上銀國際凈資產為-2.29億港元,已經資不抵債。
值得一提的是,9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對時任上海銀行海外業務部港臺業務部高級經理助理龐雅琦予以警告,原因是其對上海銀行境外機構重大投資事項未經行政許可負有直接責任。
今年5月30日,上海銀行因上述違規行為被罰款80萬元。
02
向“寶能系”追債超100億元
困境中的“寶能系”財務危機爆發,上海銀行也深陷其中,并引發追債風波。
9月27日晚間,上海銀行公告了兩件訴訟案。上海銀行深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對深業物流、寶能地產、寶能置地、寶能投資、寶能控股、姚振華等(簡稱“寶能系”)提起訴訟,要求償還借款本金34.77億元、38.99億元借款本息、逾期違約金以及實現債券所產生的訴訟費、保全費用等。兩筆借款本金合計達73.76億元。
公告顯示,2018年9月、10月、12月,上海銀行深圳分行通過認購信托資金向深業物流分別放款15億元、23億元、40億元,到期日分別為2021年9月26日、10月18日及2022年6月17日。擔保方式為“寶能系”提供不動產抵押擔保、租金應收賬款質押擔保等。
借款78億元,截至起訴之日,“寶能系”尚有73.76億元本金未歸還,這些借款全部逾期。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寶能系”仍然深陷財務危機之中。9月29日,寶能投資及其子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涉及金額20.25億元。
天眼查顯示,寶能投資現有152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468.57億元。該公司還被法院出具限制消費令225條。
“寶能系”負債累累,上海銀行能追回上述貸款嗎?該行稱,已于2021年底將上述貸款筆授信納入不良,充分計提了減值準備。
其實,早在去年,上海銀行深圳分行就已通過司法途徑向“寶能系”追債。去年10月13日晚,上海銀行公告,因為未如期償還25.80億元借款本息,深圳分行起訴“寶能系”。
綜上所述,上海銀行通過司法途徑向“寶能系”追討的債權本金就達99.56億元,加上利息、違約金等,合計超百億。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海衡源法定代表人徐國良公開舉報稱,上海銀行向深業物流違規發放貸款120億元。當時,上海回應稱,對寶能集團的授信屬于正常商業行為。如今來看,上海銀行還是踩雷“寶能系”。
房地產貸款曾是上海銀行貸款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至2021年,上海銀行公司貸款(房地產業)分別為1543.91億元、1566.95億元、1560.62億元,約占貸款及墊款總額的15.88%、14.27%、12.75%。
近年來,上海銀行房地產行業的不良率大幅攀升。上述同期,不良率分別為0.10%、2.39%、3.05%。經過大力處置,今年上半年,不良率回落至1.39%。
與之對應的是,該行撥備覆蓋率從2021年的301.13%一路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68.97%。
03
業績疲軟增長點在哪兒
2022年、2023年,上海銀行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1.12億元、505.64億元,同比下降5.54%、4.8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2.80億元、225.45億元,同比增長1.08%、1.19%。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為 262.47億元,同比下降0.43%;歸母凈利潤為129.69億元,同比增長1.04%。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的兩年半時間,該行營業收入持續下降,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在1%左右,增長明顯乏力。
今年上半年,與上海銀行資產規模相近的同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5.42%、2.40%、10.05%、8.51%。
從半年報數據看,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投資凈收益79.6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9.30%,增幅為291.40%。上海銀行解釋稱,把握市場利率波段,加快金融資產流轉,投資收益增加。
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投資凈收益創了歷史同期新高。正是靠投資凈收益大增,該行才保住了凈利潤同比小幅增長。
上海銀行熱衷投資,截至今年6月底,該行金融投資高達1.35萬億。2021年至2023年,其金融投資分別為1.04萬億、1.15萬億、1.31萬億,對應的投資凈收益分別為75.80億元、74.57億元、67.72億元。
超萬億投資,年投資凈收益均不到80億元。與之對應的是,今年6月底,該行發放的貸款及墊款約為1.42億元,利息凈收入為161.75億元,同比下降10.78%,仍然是投資凈收益的2倍多。不過,該行利息凈收入持續下降,2022年、2023年分別為380億元、351.64億元,同比下降6.03%、7.46%。
與利息凈收入持續下降直接相關的是,上海銀行的凈息差持續收窄。2020年,該行凈息差為1.82%,2021年至2023年分別為1.74%、1.54%、1.34%,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降至1.19%。
在A股42家銀行中,今年上半年,上海銀行的凈息差位居倒數第二。
上海銀行曾重點發力房地產市場,但如今房地產市場尚未緩過氣,曾經“重倉”的消費貸業務,隨著監管加強,也開始萎縮。今年上半年,該行消費貸規模為1035.67億元,較2019年的1750.59億元下降了40.84%。
業績疲軟的上海銀行該如何發力,找到新的增長點?
去年12月,上海銀行換帥,建行出身的施紅敏接棒。他將如何帶領上海銀行走出窘境,備受市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