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鐘嘉
出品丨鰲頭財經
近日,康師傅飲品與上海樂高樂園度假區合作,為康師傅(00322.HK)跨界合作又一重要布局。盡管各種營銷合作不斷、促銷活動應接不暇,但依然未能挽救康師傅增長乏力的困局。
根據康師傅發布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收入806.51億元,僅同比微增0.3%,幾乎原地踏步、停滯不前了。而老對手統一報告期內卻實現營收303.32億元,同比增長6.09%,這也是統一自2013年突破200億營收后,首次邁入300億門檻,營收和凈利潤也創歷史新高。
在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考驗下,康師傅做錯了什么?
01
漲價策略贏了利潤丟了市場
近兩年,圍繞在康師傅身上的話題,一定跳不開“漲價”。
面對供應鏈成本增長,這家方便面巨頭的應對方式簡單而粗暴,直接漲價以提升毛利率。具體來看,2021年-2022年,康師傅全線產品提價,原因是供應鏈成本上漲;2023年,康師傅方便面再次提價,毛利率同比上升3.05個百分點;2024年康師傅袋裝面和桶裝面分別漲至3元和5元,方便面毛利率提升至28.6%;飲料業務提價,飲品毛利率從32.1%升至35.3%。
得益于毛利提升,康師傅2024年歸母凈利潤達37.34億元,同比上漲19.79%。但“靚麗”的數據背后是丟了銷售量和市場換來的。
作為方便面市場龍頭,康師傅漲價前的市場占有率將近45%,這給康師傅足夠的傲氣,認為其在方便面領域擁有較強的定價權。然而,康師傅忽略了消費者在終端市場的敏感程度,一旦另外兩家巨頭統一(00220.HK)、白象不陪跑一起漲價,銷量和市場份額或將受到明顯沖擊。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實現營收284.14億元,同比下降1.3%,這也是繼2023年同比下滑2.84%之后,再度走低。其中,2024年高價袋面收入下滑6.3%,中價袋面更是暴跌13.8%。
同期,統一方便面業務全年實現營收98.49億元,同比微增2.6%,呈現出增長趨勢。而近期,有媒體報道稱,白象方便面憑借性價比和線上營銷,在2024年的銷量突破130億元,直接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2024年一季度,康師傅對旗下1L裝冰紅茶、綠茶、茉莉蜜茶等飲料進行提價,零售價由4元漲至5元。對應財報數據顯示,康師傅飲料板塊雖以516.21億元營收占據總收入的64%,并同比增長1.3%,但增速已從2021年的20.18%驟降至低個位數。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增長幾乎完全依賴茶飲料,而包裝水、果汁、碳酸飲料等多個子類目全面下滑。具體來看,茶品類收入同比增長8.2%至217億元,占飲品業務總收入的42%;其余飲品中的包裝水、果汁、碳酸及其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6.7%、-9.4%和0.4%。
在業內人士看來,康師傅茶飲的增長并非源自其品類的創新或爆款產品的拉動,更多是搭上了無糖茶發展的順風車。據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達401.6億元,預計2028年將增長至815.6億元。另據尼爾森,截至2024年6月,無糖茶全國線下銷售同比增速高達80%,大幅超過飲料行業7%的增速。
在無糖茶市場爆發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康師傅、統一還是農夫山泉(09633.HK),2024年茶飲業務的增速都比較可觀。農夫山泉茶飲料收益167.45億元,同比增長32.3%;統一茶飲料事業收益85.75億元,同比增長13.1%,相比之下,康師傅增速其實明顯掉隊了。
對此,有消費者認為,“康師傅價格漲了,品質和體驗卻毫無變化”。漲價帶給康師傅的,除了短期的利潤增長外,讓品牌忠誠度也在被一點點稀釋,市場逐步縮小。
02
經銷商苦不堪言驟減近萬人
消費者對漲價策略不買單,銷售量下滑,庫存積壓,最苦的莫過于經銷商。
為了傾銷庫存,康飲去年開啟了 “瘋狂促銷模式”。“掃碼減一元”“第二件半價”等促銷手段,層出不窮。然而,花式營銷不僅沒拉動銷量,反而導致價格倒掛,經銷商出貨越多,賠得越多。
糟糕的是,康飲的促銷政策并沒有統一步調,而是各區部總自行決定,導致全國各個區域的促銷方式不同,價格越低越容易清貨,經銷商利潤越來越薄,各區域之間打起了價格戰,陷入惡性競爭當中。
財報數據顯示,康師傅2024年經銷商數量驟減近萬人,從76875家降至67215家,引發市場對其渠道穩定性的擔憂。盡管官方聲稱這是優化渠道結構、轉向直營模式的主動調整,2024年康師傅渠道優化主要集中在從之前的經銷模式轉向直營模式,以減少銷售通路的長度提升整體經營的控制力和毛利結構。
這種渠道轉變對企業而言雖然更方便管理、能提升企業自身利潤,但對經銷商而言,無異于把經銷商架在火架上烤,苦不堪言。直營保障的是企業利益,經營成本即使促銷也有利可掙。而經銷商拿到的本來就是批發價,成本更高一些,還要在激烈的區域價格戰中再和直營店競爭,利潤在被一點一點削薄。
同時,康師傅和經銷商還要面臨跨界玩家搶食。“方便面越來越不好賣”,市場規模逼近“天花板”成為行業默認事實。近些年,隨著外賣行業崛起、制菜、速食鮮面、螺螄粉等新型方便速食的受追捧,在新的購買方式的沖擊下,方便面市場擴張基本停滯。據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中國方便面消費量從巔峰期2020年的472.3億份降至2023年的431.2億份。
面對方便面行業“天花板”,白象、統一等老牌玩家不斷用新品類分化打開消費者的認知,分別推出香菜系列、濃湯系列等搶占市場份額,尤其白象品牌通過“香菜面”“折耳根面”等獵奇產品、發力抖音等內容電商渠道,成功將流量轉化為銷量。這兩年,白象在天貓、京東、抖音的線上銷售額總和同比增長近2000%。
相比之下,康師傅創新能力卻有些落后,新品推出時間周期慢,口碑欠佳,雖然推出“湯大師”“速達面館”等新品,但價格貴,市場反響平平,在時代需求的變遷下,康師傅優勢正逐步被淡化。
在經歷價格策略失誤、渠道策略混亂、產品策略滯后三大轉變后,康師傅行業老大的位置,還能坐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