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邯鄲市臨漳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建立縣、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并構建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繪就美麗生態畫卷,加快建設經濟強縣、綠美臨漳,良好生態成為臨漳一張靚麗名片。
創建示范點,提供發展樣板
圍繞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林業高質量發展,臨漳縣組建了以政府副縣長、縣級副總林長為組長的林長制改革示范點領導小組。將“綠化造林管護創新機制”做為改革示范點建設內容,把南東坊鎮前小莊村村莊綠化和鄴城鎮十里后村農田林網建設做為改革示范點,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著力打造林長制改革“臨漳樣板”。
在2021年冬季和2022年春季綠化時,鄴城鎮村兩級干部在充分調研和走訪群眾的基礎上,結合林長制實施,提出了建設農田林網方案,確定了栽植管護機制。苗木由村集體購買,農戶負責栽植。樹木管護由涉樹農戶和村集體共同負責,樹木收益也由兩者按協議比例分享。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冬和2022年春,在鎮村周邊農田道路上栽植了近6000株國槐苗木,樹木成活和保存率均在95%以上。
南東坊鎮前小莊村樹木管理保護實行“村民+村集體”民約,村委會按樹木離誰家近,誰家就負責的原則,明確各戶管護范圍,村集體按管護效果對農戶進行獎懲。樹木修剪、澆水等主要管理措施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村莊綠化通過劃分范圍,明確責任,統一管理,獎懲并舉,美了村居環境,鼓了村民錢包。
林長制示范點的創建,為全縣農田林網和村莊綠化做出了樣板,帶動了臨漳縣農田林網和村莊綠化建設的快步發展。在示范點的帶動下,全縣其他12個鄉鎮也分別確立了1-2個縣級林長制改革示范點。截至目前,該縣所有鄉級以上道路、全部進出村道路,主要水系以及主要田間路全部綠化,農田林網基本全覆蓋,全縣綠化標準村建設已達標245個。
示范帶動,促進國土綠化持續開展
南東坊鎮前小莊村村莊綠化和鄴城鎮十里后村農田林網建設示范點,指明了當前在遏制耕地非農化背景下國土綠化的主戰場和重點。在此示范帶動下,臨漳縣的國土綠化取得了持續發展。
2022年,該縣以村莊綠化和農田林網建設為引領,大力開展向城市要林、向村莊要林、向路邊要林、向渠邊要林、向庭院要林、向單位要林、向公共休閑場所要林、向各類建設用地要林活動,制定了《臨漳縣2022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暨國土綠化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著力推進“一核(中心城區)、一環(環縣城)、三帶(水系)、十廊(通道)、百村(村莊)、千園(公園)、萬網(農田林網)”綠化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完成2022年該縣造林任務目標。
實施巡林制度,推動森林資源健康發展
開展常態巡林,保護林木資源的安全。臨漳縣規定,縣級林長每年巡林不少于2次,鄉鎮級林長每季度巡林不少于2次,村級林長每季度巡林不少于3次,問題較多的范圍和時段加密巡林頻次。今年以來,該縣縣級林長共巡林31人次,鄉鎮級林長共巡林680人次,村級林長共巡林8485人次,發現5類共36個問題,涵蓋規范通道樹木修剪、補植死亡樹木、清運林內垃圾、消除火災隱患等,縣林長辦緊跟督辦和促辦,目前均已改正和落實。常態化的巡林切實強化和落實了三級林長的監管職責。同時,各鄉鎮還將執法隊人員分配到各村并進行公示,以確保林木資源受到損害時有人及時執法,切實落實“一長兩員”,有力保護了林草資源的安全。
加強林木病蟲害防治,保護林木資源的健康生長。該縣積極開展森林病蟲害疫情監測預警工作,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關鍵期,縣森防站技術人員按照各自包片區域,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庭院、機關單位等開展林木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確保全縣森林病蟲害疫情早發現、早防治,有效地保護了林木資源的健康生長。同時,該縣開展森林撫育,促進林木資源的提質增效,提高單位面積的林木蓄積量,增加了林木效益。
白水仙 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