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管線累計完成15公里;4號機組總體進度完成76%,3號機組完成66%,兩臺機組鍋爐全部進入受熱面組合安裝工作……眾所矚目的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項目及相關配套供熱工程正如火如荼加快推進。
“項目預計到今年11月份建成投運,如此復雜的工程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完成,這就是‘邯鄲速度’。”國電邯鄲東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工程建設部主任李奇偉對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說,按照機組設計,在建兩臺機組年標煤耗量僅為77.8萬噸,在保障供熱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每年耗煤量減少約60余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00余萬噸,年產值達10.2億元,利稅達2.43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50余人,在有效解決城區供熱缺口問題的同時,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邯鄲力量,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有力的源動力。
克服困難 各項工程并聯推進
“目前工程又一重要節點3號鍋爐鋼結構四件大板梁全部順利完成,代表著東郊二期工程兩臺機組鍋爐全部進入受熱面組合安裝工作,又一新的階段全面開始。”在邯鄲東郊熱電廠二期廠區項目355畝的施工現場,李奇偉說。
據介紹,邯鄲東郊熱電廠二期項目4號機組總體進度完成76%,主廠房外墻封閉施工完成80%,鍋爐受熱面組合施工91%,吊裝就位76%。3號機組總體進度完成66%,主廠房結構及鍋爐鋼結構全部施工完成,鍋爐受熱面開始組合焊接。C標段煙囪施工結頂,冷卻塔筒壁澆筑完成55板(共88板);機組配套脫硫、脫硝系統同步跟進,完工之后每消耗100噸煤,囪灰排放量不會超過三公斤,廢水經深度處理后可循環使用。
與此同時,中電洲際公司啟動東郊電廠供熱專線和中繼泵站項目建設全速推進。“這里原是熱電廠廢棄倉庫,中繼泵站選址于此,是經過科學計算的,由東而來的水至此達到壓力臨界點,通過中繼泵站提升供熱循環動力,將保障熱力平穩輸送到千家萬戶。”在果園路位于滏陽河西側占地24畝的中繼泵站施工現場,中電洲際公司助理總經理許軍強告訴記者,新循環泵改變以往并聯串聯的方式,采取渾水鏈接,節能30%,管徑由DN(工程直徑)1提升至DN1.4,輸送能力增加了一倍,對于保供意義重大。“現在50余名工人正在進行循環水泵的主出口管線連接。中繼泵站土建結構工程、主設備、循環泵、除污器、配電設備及主管線進出場站等已經完成,各分支和電氣工程、工藝管線正在安裝,自4月開始動工,形象進度已完成70%,預計本月底項目完工。”
項目平穩推進、一組組數據的背后凝聚著建設者的心血和智慧。李奇偉說,熱電廠退城近郊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2021年二期工程澆筑第一罐混凝土到首臺機組開始試運行僅用時一年時間,在此過程中還要兼顧設備利舊、與一期工程深度融合。面對迫在眉睫的任務,各參建單位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各項管理規定的前提下,主動出擊,倒排工期,晝夜掛圖作戰,借助進度管控軟件對施工計劃及配套資源定期盤點和及時糾偏,克服汛期造成的回填土尋源困難、疫情封控等不利影響,壓茬推進,在逆境中保證了工程建設進度。
受疫情影響,今年4月二期工程現場“全封閉管理”,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多次調度,暢通工程貨運物流通道,解決了部分原材料的供給和人員短缺問題。設備定制滯后,我市主動與東方電氣集團進行全面對接,重新編排供貨計劃,專人駐廠監造,千方百計趕工。如今,4號汽輪機中壓部分在東汽進行精加工完成,汽輪機轉子開始裝配葉片,主線較之前已壓縮約15至20天。35萬千瓦機組(3號機組)在主機制造階段即完成低壓缸零出力切缸運行相關設施的配置工作,機組投產即具備切缸運行條件,實現基建生產的無縫對接。
值得一提的是,4號機組利用老廠一臺22萬千瓦供熱機組部分設備異地遷建,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民生采暖背壓機和最大容量的異地遷建機組,其供熱能力是老機組的1.5倍,而發一度電只用150克標煤,僅為常規機組的一半;且燃煤產生的灰渣將被用于制造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實現燃料“吃干榨凈”。此外,項目還將配備智能發電系統和智慧管理系統,同步部署5G專網、應用無人值守技術,讓熱電插上“智慧”翅膀,具有鮮明的“國能特色”。
晝夜鏖戰 供熱專線加緊鋪設
“供熱專線工藝復雜、工期長,施工期間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不便,請廣大市民理解。”中電洲際公司助理總經理許軍強說,為緩解道路交通壓力,他們將科學安排、合理調度提高施工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對市民出行影響。
“這里土質松軟,水位較低,施工深度達5至9米,而在2.5米處就冒出地下水,施工難度可想而知。”在滏河大街富強路至果園路段,施工負責人表示,由于專線工程采用DN1400口徑管材,外徑達1700mm,系熱力行業最大管徑,且地下管線交錯,相互避讓遷改耗時較多。參建人員晝夜鏖戰,對項目分段實施,鋪設完一段填鋪一段恢復一段,“目前已完成80%進度,我們將全力以赴、爭分奪秒加快施工,力爭早日完工實現冬季供暖,真正把好事辦好,讓百姓滿意。”
在全長1.8公里的北倉路東環至滏河大街施工段,僅北倉路與中柳東街交匯處30米左右的路段有燃氣、雨水、污水、自來水、電力、電信等十多種線路交匯于此。中電洲際公司助理總經理許軍強說:“該工段管線最長,各種線路穿越遷改是施工中最棘手的問題,每一根管線都和百姓生活休戚相關……國慶節下雨前夕,我們根據天氣預報提前和各所屬單位建立同步溝通機制,僅斷線施工一天就實現完工,保證了雨水和污水管道暢通。”
據了解,東郊二期供熱管線起點為東郊電廠,終點為邯鄲熱電廠原址,全長2×21.2公里,投資估算6.6億元,施工涉及創新路、魏武大街、人民路、東環路、北倉路、滏河北大街、果園路、支漳河8個路段。截至目前,供熱專線已完成73%,完成2×15.2公里鋪設,10月底就能實現貫通并網。
“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事關萬家冷暖,事關產業發展。”市發改委二級調研員陳奎昌表示,工程總體建設目標是建設一流六型城市電站,打造綜合能源供給中心,在基建階段致力“打破圍墻建電廠”,圍繞邯熱產業鏈可提供的產品,從工程建設期即謀劃打造“電熱汽冷光水儲運”綜合能源供給中心,助力地方政府精準招商,攻堅“低碳園區”“無廢園區”“溫馨城鎮”“美麗鄉村”,實現多方合作共贏,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紅軍
本文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