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3年里,他通過變賣回收的廢紙舊書,籌得20余萬元善款,幫助231名貧困學子圓了“上學夢”;33年間,沒有固定收入的他孑然一身,靠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和“十分鐘畫像”為山區數十所學校帶去了圖書,建立了圖書角;在他的呼吁下,全市46所學校設立了廢紙回收箱,數以萬計的教師和學生加入了他倡導的環保助學公益事業。如今,奔忙了30余年卻身無長物的他被確診肺病重癥,并于12月25日住進市人民醫院感染科接受治療。
別人有困難時,他奉獻不遺余力。如今,愛心也在潮涌般向他匯聚——
12月30日,劉保在市人民醫院感染科被確診為肺病重癥的第5天,記者一行帶著社會愛心團體及愛心人士對他的關心和關注,來到了感染科病區,與正在接受隔離治療的劉保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并就他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從院方得到了權威答復。
圖為:主治醫生為劉保分析病情,并囑咐注意事項。
愛心如潮涌:確診5日收到6000余元愛心善款
見到記者一行時,穿著病號服、戴著黑色醫用口罩的劉保并未像以往見面那樣,露出憨厚的笑容。透過他眼中的神情,記者看到了更多的憂慮和焦灼。
“謝謝你們來看我!這個消息不知道是怎么傳出去的,給你們添麻煩了。”受肺部重癥影響,短短的一句話從氣喘吁吁的劉保口中說出,仿佛已用盡了他全部的力氣。
自劉保入院就一直陪侍在他身邊的朋友曹相庭告訴記者,半年前,劉保就染了咳疾,但他放不下自己所熱愛的公益事業,便隨意找了幾家校醫院和診所開了些咳嗽藥吃著。直到前段時間咳嗽愈發嚴重,劉保才在朋友的勸說下來到市人民醫院進行檢查。經檢查,劉保被確診為空洞型肺結核。
入院時,劉保身上只帶著朋友們硬塞給他的2000元人民幣,所有檢查做完,早已所剩無幾。25日晚,早先從電視、報紙以及網絡上對劉保其人、其事跡有所耳聞的感染性疾病科醫護人員自發慷慨解囊,一夜時間便為劉保籌集起2810元的醫藥費。
曹相庭把劉保確診的消息發至同學“微信群”,僅5天時間,劉保便收到諸多愛心團體和愛心人士送來的善款6000余元。
曹相庭告訴記者,對那些把錢親自送到醫院的愛心人士,劉保大多盛情難卻,并將愛心人士的名字全部記在了一個筆記本上,以求來日償還。還有一些好心人,通過微信給劉保發來了“紅包”,劉保均一一拒收。“他就是這樣的人,不愿意給別人添麻煩。”曹相庭的語氣中帶有些許的憐惜和責備。
圖為:2015年10月14日,劉保為某患病教師募集救助資金。
重癥不忘公益:希望捐贈自身健康器官發揮最后一點兒“熱”
于劉保而言,公益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信仰,他希望能夠將公益事業一直持續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病癥在市人民醫院確診前,劉保曾先后到數家醫院和診所進行診療,由于咳疾嚴重,曾有人猜想他患得是不治之癥。這讓劉保在心理上做了一些關于“后事”的準備。
12月25日凌晨4時23分,劉保在一個名叫“壺美上黨群”的微信群里留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十分樂觀,跪求紅十字會的一員,麻煩大家幫我聯系紅十字會,我要在志愿者證書上簽字捐自己的器官,盡我最后一個心愿……”劉保告訴記者,當聽到別人說他得了“不治之癥”時,他心里沒有絲毫的恐懼,只是想到自己未盡的公益事業,覺得留有遺憾。
“雖然這次捐贈健康的臟器鬧了個大‘烏龍’,但我以后還是會簽訂關于捐贈自己器官的志愿書。”劉保告訴記者。近兩日,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罹患肺結核是否和自己長期在外奔波,沒能攝取足夠的水分有關。于是,他希望在自己康復后,向社會各單位和商戶發出倡議,為奔波在外的人免費提供一杯飲用水。
痊愈率極高:醫藥費用仍有近萬元的“缺口”
劉保確診肺病重癥之后,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捐助了2810元的醫藥費,并及時安排單獨病房,便于更周到地對劉保進行照顧和治療。
在采訪中,市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主任張中權告訴記者,25日,劉保前來醫院進行診治時,他的病情確實較為嚴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對疾病不重視,導致貽誤病情。另一方面,是因為劉保長期缺乏營養造成。目前,經過5天的治療,劉保的病情及健康體征均在好轉,但想要出院療養,依然需要至少兩周的時間。
對于后續在醫院進行治療的醫藥費及出院療養期間藥物康復還需要多少花銷,張中權告訴記者,劉保所患疾病的治愈率極高,鑒于他的特殊情況,醫院已經在盡量為其減少或免除一些治療費用。但即便如此,在劉保身體不出現任何藥物反應、身體不出現排異的情況下,痊愈前,劉保仍需要至少1.5萬元。
到記者發稿前,社會各愛心團體及熱心人士已為劉保籌集到醫藥費6000余元,目前,仍有近萬元的缺口。如您有意幫助劉保與“病魔”作斗爭,可通過熱線15835531890聯系記者,記者會將您的愛心及時送到劉保的身邊。(來源:上黨晚報 記者 申麗娜 記者 王偉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