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姜丹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今年618最受關注的快遞,不是靠送貨速度出圈,而是要上市了。
近日,極兔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上市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美銀及中金公司,預期市值超800億港元。
業內分析認為,此前靠燒錢換市場為極兔快遞帶來了龐大的用戶以及高估值。如今,持續虧損的極兔快遞向資本沖刺,若順利上市,或將改寫快遞行業格局。
連續三年虧損
極兔快遞起家于印尼,進入中國市場后開始與“師兄”拼多多黃錚合作,并且其快速擴張崛起路徑,也和拼多多有很多共同之處,都是靠燒錢走低價路線,都是先從農村包圍城市,都是在巨頭廝殺下跑出來的佼佼者。
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極兔分別取得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72.67億美元的營收。這份成績非常矚目,橫向對比,復合年增長率超100%;縱向對比順豐、圓通、韻達、中通、申通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2674.9億元、535.4億元、474.3億元、353.8億元、336.7億元,極兔已經進入頭部陣營了。
這份跑贏大盤增速的成績,主要是靠中國市場。招股書顯示,極兔快遞受當地貢獻的營收比例從68.1%下降到32.7%,而中國市場對極兔總營收的貢獻則從2020年的31.2%攀升至2022年的56.4%,成為極兔第一大營收來源。
雖然發展迅猛,但極兔快遞和很多互聯網基因的企業一樣,都是燒錢換來的。招股書顯示,極兔快遞2020年、2021年、2022年利潤分別為-6.64億美元、-61.92億美元、15.73億美元;經調整EBITDA分別為-3.21億美元、-5.28億美元、-2.04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分別6.16億美元、-9.4億美元、-3.35億美元。
為何中國市場虧損嚴重?極兔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其不斷投資技術基建、規模和擴張導致。
極兔招股書中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業成本分別達到17.97億美元、53.97億美元、75.38億美元,均超過同期的營收。
在極兔快遞高昂的運營成本中,打“價格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鰲頭財經梳理發現,通常情況下,中國快遞物流的成本不低于1.5元左右每單起步,而極兔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為了跑馬圈地占領市場份額,將價格做到了“0.6-0.8元每單快遞”起步,這也就造成了增收不增利的處境。
由此,也造成了中國市場困損更厲害的局面。招股書顯示,自極兔在中國起網以來,其平均單票收入和東南亞市場的差距就較為懸殊。2020-2022年間,中國平均單票收入分別為0.23美元、0.26美元、0.34美元,同期的東南亞市場平均單票收入是中國區的兩倍左右。與收入相對的,極兔在2020-2022年間中國市場的平均單票成本為0.51美元、0.41美元、0.4美元。
高速增長遇阻
燒錢總得有資本接濟,本次IPO前,騰訊、博裕資本、ATM、D1、高瓴投資、GLP、紅杉、順豐控股、淡馬錫、SAI Growth、招銀國際分別持有極兔6.32%、6.1%、5.49%、3.1%、2%、1.99%、1.62%、1.54%、0.77%、0.54%、0.39%的股份。
雖然背后有不少資本大佬,但是鰲頭財經注意到,上一輪公開融資還在2021年4月7日,交易對手為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金額18億美元,估值達78億美元。
如今兩年過去,融資的聲音卻非常寂靜。截至2022年末,極兔快遞的賬上還有價值15億美元的現金及一般等價物。
極兔快遞也意識到融資環境的變化,提前未雨綢繆,將對策放在了資本市場,正式謀劃在港上市。極兔表示,本次上市募資凈額將用于拓寬物流網絡,升級基礎設施及強化分揀及倉儲能力、容量,還將用于開拓新市場和擴大服務范圍、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一般企業目的及作為營運資金。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憑借快速崛起的中國市場業務,極兔最終邁入資本市場毫不意外。同時,極兔也在招股書中對外表露出了上市后的戰略計劃:鞏固領先地位并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擴大規模和承載能力,提升物流網絡的效率和連通性;開拓新市場及新服務類別;投資創新、技術及環境可持續性。
不過,資本市場也是看重回報的,若順利上市,盈利的難題就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上。
有市場分析認為,極兔當前面臨最大的挑戰在于如何平衡成本和市場規模之間的平衡,解決單票成本出現了倒掛的情況。而此前極兔快遞除了價格優勢之外,在網絡競爭力和穩定性方面并沒有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市場份額和訂單量高速增長的趨勢可能就要一去不復返了。
從目前公開數據看,錢換規模的邊際效應是在遞減的。2021年和2022年,極兔快遞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55.6%和87.8%,明顯放緩。
也有國金證券研報就分析認為,當前,快遞行業“價格戰”監管持續,疊加企業的資本開支高峰或已過去,產能跟業務量更加匹配,盈利有望持續釋放。